同樣的句型:
「聽iPod的人就不可能會去聽現場」
「用DSLR拍照的人就不可能懂攝影」

說真的,後面那句已經跟小黃吵過架,也逼得他承認自己課堂上講的話是誇大。

前者?唉,雖然我討厭i胖,但我也不能接受這種論點。

ps.
很簡單,他的樣本有完全的問題。

他祇指導用訪談的質性研究,他那套號稱德國帶回來的訪談技術,問題是,他的訪談對象永遠是「一個人」,一個研究祇對一個人進行訪談,今天這篇iPod的也是,然後就說用iPod的人都怎樣怎樣....

他的分析方式或許真有獨到之處,但這種研究卻讓人丟臉都丟死了,被問一句「為什麼你祇挑一個樣本」就當場爆死的研究是怎樣....

K主任有言:「拜託你們,要做質性是不需要大樣本,但訪談至少十個,最最起碼也來個3~5人的樣本吧,不要祇有一個,那太誇張了」,他看到小黃這種東西會做何感想?唉。

像今天這篇寫的不差,但樣本問題就讓這篇難登大雅之堂了,而且小黃的評述也是充滿著謬誤、歧視、種族主義式的偏見。

我真的覺得,四年前我知道這個人不能跟,真的是我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決定了。

[補充]
至於他們要用一種知識份子的傲慢批評一些事情,碰到我這種講求證據的就一定有衝突:

例1. 「用iPod的都不聽古典音樂嘛?」


我:「你得先考慮到哪些人聽古典音樂,在比例上是多少,再去瞭解用iPod的人在這方面的比例,才能去瞭解到用iPod跟聽古典音樂到底有沒有關係,或許祇是本來比例就少,而用iPod的人也不多,這一稀釋就更少了」。

沒講的是:「不能憑自己狹隘還帶有偏見的刻板印象去想事情,那不是研究,而是傲慢」。


例2. 「CD音質很差,MP3更差,所以我都不用iPod,還是存錢買黑膠唱片吧」


我:「你有做過A-B TEST的雙盲測試嗎?」(當場五個人瞪我,他們不能接受我這種論點)

他們這樣其實就是「安慰劑效應」的延伸而已,看到是黑膠就會覺得聲音該比較好,MP3等數位音樂就是比較差。

沒有做雙盲測試的話,他們根本是被視覺影響聽覺而已,那個「聽到的好聲音」是自己騙自己。

不過買個LP就可以騙到自己,也是應該要恭喜他們啦,這麼好騙,呵呵。

例3. 「為什麼統計不可信?因為老是做出一些跟我們常識不合的東西,這樣當然不可信」

聽到這句我已經沒力反駁他了,照他這種說法,以後祇需要常識,所有科學研究都不用了。

不愧是新聞系(大一哲學系)出身的人,沒受過大學基本的研究方法訓練,會認為世界可以用自己的眼睛來看清,這種人當社會學教授?

他的文學與思考很好,研究就去死吧。講這句話拿來佐證的例子居然是「大三學生的報告」與「聯合報的民調」,拜訪來點會的好不好....現場氣氛就跟宗教佈道儀式一樣,一群統計白痴在那邊膜拜著他們眼中的神,祇因為這個神一樣是統計白痴卻可以爬到教授位置。

這種人會整天罵教育部與國科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,他們是文學家,不是科學家,
教育部與國科會是在評鑑科學家


====================

好像每次我拿錢當助理或助教,
這個BLOG就會開始痛罵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oc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