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六月中旬淋雨大清理之後,座管重新安裝了一次,而我稍微修改了一下設定,打算降3mm的座管高度,以校正「墊腳尖」的踩踏習慣(上次找攝影師幫忙拍照時,左腳墊腳尖的踩踏動作,從後方被逮到的很明顯)。

在車店請技師用扭力扳手調整,高度則是我借用店裡的捲尺來量,本來的高度在自己家裡量是723mm(曲柄螺絲中心到座墊頂端),改成720mm。

這樣也騎了好幾百公里,但右膝卻越來越覺得不對勁,除非很認真的讓迴轉動作不要有遲滯,不然祇要稍微動作有點不確實,我那ACL祇剩半條的右膝蓋就會開始不舒服...

拿自己家的捲尺一量.....曲柄螺絲中心到座墊頂端距離:715mm,原來是我的尺跟車店裡的尺有偏差,多降了5mm...(趴)

手邊沒有扭力扳手不敢調座管高度,於是自己先試著把座墊往後移4mm,一趟烏來下來,膝蓋壓力有減輕,但出力從股四頭肌轉移到hamstrings,非常不習慣,祇騎出32分多的成績。

回程更是為了保護膝蓋不敢出什麼力,被車友海放到連車尾燈都看不到。而且還是覺得膝蓋有點不舒服,回家仍然是拿出冰袋冰敷了20分鐘才比較好。

昨晚祇好再把車牽到車店,這次帶了自己用的捲尺,請技師幫忙調整,說祇要半公分就好,技師先鬆開螺絲,然後調高一些。目測應該是半公分,但我拿捲尺一量,呃,調高了8mm,多了點,再降3mm,剛剛好,麻煩技師用扭力扳手鎖緊,這種水滴形碳纖座管,技師也不敢輕忽,細心的把兩顆螺絲交互鎖緊,要我去試車。我說我隔天會騎一趟烏來,那時再試。

今早還是老樣子的,像進行儀式一般的檢查車子,胎壓才一天就掉了15psi,乖乖補足;確認快拆有固定好、按住煞車搖手把,確定龍頭頭碗不會晃動;看看煞車皮位置是否平衡,是否有吃單邊的情況。

因為起得比較晚,這樣弄完看來會遲到,事先就傳簡訊給車友請他們不用等我;雖然沒有時間觀念很不好,但我還是寧可把車子確實檢查完再從容出門。

一出門,才騎1km左右,還沒到台大門口就發現一件很糟糕,非常糟糕的事....「我忘了把後移4mm的座墊移回來」,踩踏時腳伸太直,兩邊膝蓋都在抗議。

而且可能是座墊鎖的時候沒有回復水平,一直覺得身體會往前滑,骨盆挺不起來,也沒辦法"拉"住把手。

乖乖停車拿出工具,把座墊往前移回3mm(Aliante的刻度很方便),也將螺絲多旋1/4圈,讓座墊鼻端略為抬高一點。

就這樣,看起來暫時是什麼都對了。

===================

因為已經遲到了,乾脆走走看河濱腳踏車道,碧潭線這條開通之後還沒走過呢。

除了一小段要走馬路時比較危險之外,說真的這條路線還不錯,可以直接通到新店捷運站後方,而且幾乎整段路都是柏油路面,不用騎在石磚顛顛路上。

當然河濱免不了的有「不走行人石磚道,要走在柏油路上邊走邊手舞足蹈的老先生」、「在柏油路上運球的學生」、「併排騎車的各種人」,但畢竟是週三早上,跟假日相比算是相對祥和了。

對照羅斯福路北新路那邊,「趕上班的機車」,「沒頭沒腦衝出巷子的私家車」,「隨時會開門打飛騎士的路邊停車」、「搶客人的計程車」,以及「靠邊不打燈的大車」,看來是不分軒輊。

走河濱路程也沒有比較遠,大概都是8km,時間也差不多。

以後上下班時間可能會常走河濱這邊,其餘時間就再說了。

==================

重新設定之後,今天這趟烏來騎完膝蓋完全沒有異狀,冰敷就省掉了。

可惜的是好不容易27分內到達圓聖寺(烏來去程第二高點),心想今天也許有機會挑戰(到觀光大橋)30分內的紀錄,結果下滑時碰到新店客運烏來線停路邊載客,我也不想跨越雙黃線超車,就停在後面慢慢等,既然計時沒計成,剩下的兩公里乾脆當舒緩輕鬆騎.....

途中碰到先回程的車友跟我說其他人還在老街,跟我算的時間差不多(我出門時就想說這時間過去應該會剛好碰他們回程),慢慢騎上去,33分到觀光大橋,想想半年前到這邊要38分以上,果然騎熟了,知道哪邊可以加速,哪邊可以休息,熟悉度還是有差的。

到榕樹下,車友果然正要準備出發,就跟他們一起騎這段回程。到家後來來一杯COSTCO分離乳清,再灌兩大杯水,確實做完伸展,既滿足又爽快的晨騎。

膝蓋不會痛的感覺真好,感謝技師的調整^^
(最近兩次請他調整完之後,隔天騎車都會刷新自己的時間....)

[里程資訊](自去程新烏路口算起)
騎乘時間─1:33:15
里程───38.68 km (總里程:47.95km)
均速───24.9 km/h (極速:56.2km/h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oc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