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稍微花點篇幅講一下.....

首先,人車調整的前提是「先調整下半身」,也就是調整座墊的「高低」、「前後」,讓膝蓋得以伸展,且膝轉點通過踏板中心鉛垂線。並調整座墊仰角為「水平」,最多前傾一些些(一說是「五度」)。

這些調整方式版上都有,可以參考。

再來,是上半身,基本上我們可以把「上半身騎姿」想成三度空間:

1. 橫向,這是手把寬度問題,女性通常肩膀較窄,登山車用58cm,公路車可能38~40cm(大略值,仍是因人而異)。(通常在一般登山車的調整上,寬度常常被忽略)

2. 縱向,水平上管長度與龍頭長度

3. 高度,這個通常是一個「差值」:「座墊頂端高度,減去手把高度」。

座墊高度決定了坐多高,而這邊是無法去更改的(那是「下半身」的調整)。
而輪徑通常也是固定的,「前叉長度」會影響,但這邊應該也不會更換前叉。
於是「頭管長度」、「龍頭墊片高度」、「龍頭安裝與仰角」就會影響高度。

好,雖然是三度空間,但橫向的寬度好調整(但一般車店往往會忽略),先不討論

麻煩的就是「縱向」與「高度」,而且這兩個互相影響的狀況很嚴重......

以一款成車的兩個尺寸來看,在縱向跟高度上往往就是呈現兩種狀況:
大尺寸:上管長、頭管長,「縱向↑」「高度↓」
小尺寸:上管短、頭管短,「縱向↓」「高度↑」

那,什麼狀況下會太趴呢?其實也是兩個方向的:
1. 「縱向長度太長」,往前趴
2. 「高度落差太大」,往下趴

因此,如果你選擇小一號的車架又未進行調整,因為龍頭較短,可能會是「往下趴」;而且上管可能也較短,往前的延伸不夠,身體可能伸展不開。

那要怎麼調整呢?其實蠻簡單的,就是上面說的:
縱向─「龍頭長度」
高度─「龍頭墊片高度」、「龍頭安裝與仰角」

墊片一般都是墊3公分,先不討論。如果車架沒有差很多,找個長度跟仰角都還可以的龍頭換上去,一般都可以解決。

原則上,小車架可以用長龍頭、高角度龍頭來進行補救,車架買大了就很麻煩。

大概這樣。

====

另外關於座墊調整的另一個心得...

原則上我設定座墊的「前傾角」是以一個方式為標準的:「坐上去踩踏時,臀部不會往前滑,否則手得一直撐住身體往前的力量,就無法施力了」

某次北宜團到新店捷運站集合時,我就覺得我的座墊角度有跑掉,如果手臂不撐住,人會一直往前滑動,這樣子「無法固定」,很難長時間騎乘。(一樣可以衝很快,但卻會被迫使用到一些無關踩踏出力的肌肉來維持身體平衡)

幸好還有時間,就把座墊角度調整一下,大概是「1/2~3/4圈螺絲」的範圍,很好,運氣不錯,問題完全解決。

臀部不會往前滑動,就不需要用手去撐往前的身體重量,手就可以做別的事了...打手勢是最直接的用處,騎公路車被很多車友教過打手勢的技巧,但也碰到一些人不敢打手勢,因為「手一離開手把,車頭就會控不穩」,我自己的經驗是:當臀部會因為座墊設定而一直往前滑的時候,手就很難離開手把...

另外則是在施力上的,當手不需要支撐「往前滑的身體重量」時,拉把、推把都可以更隨心所欲,而且重心移動也更加輕鬆(因為重心不會被迫前移)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oc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